2)第224章 科举改革_南唐节度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碍,利益既得者永远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。

  所以才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,凭陆原现在的声望,这些富人也仅仅只是不满而已,甚至不敢在外面说出口。

  不过陆原也不会平白收取他们的田地,一定的补偿还是要的,不然将来自己攻打其他州县时,那里的豪强士绅害怕失去田地,必定联合起来反抗自己,让自己平白生出些阻力,必须防止这种情况出现。

  补偿方面可以让手下官员慢慢商议,拿出一个妥善的安抚方法。

  有了租田制作为基础,接下来考虑的便是教育、人才选拔方面,眼下财政还需重点放在军事上,因此还不能立刻就建立更多的学校。

  不过只要商业和农业能稳步发展,自己手上迟早会有钱的,到时后便可以尝试建立村学了,一开始几个村子建一个,视情况再慢慢增加,毕竟古代生产力不足,教育的发展需要量力而行。

  至于人才的选取,自然是科举改革了,当时张德仲提出科举时,外部压力巨大,陆原并不打算改革科举,只想着迅速得到些人才,补充到徽安府体系中。

  不过现在不同,外部隐患已经暂时解除,科举改革也可以着手进行了。

  想到科举,陆原想起一件事情,在历史中,宋朝曾规定过胥吏不准参加科举。

  历朝历代中,宋朝的士大夫集团是最庞大的,他们人数众多,大多数都是挂着虚衔,吃着皇粮,啥都不干。

  为了养活这批寄生虫,宋朝财政收入很高,是唐朝的几倍,百姓生活压力极大,为了防止百姓造反,宋朝又不断的向重文轻武、中央集权方向发展,于是中华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对内强势,对外弱势的屈辱朝代。

  这些士大夫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,不断固化阶级,就是在他们的建言下,胥吏不能参加科举这条制度诞生,这也导致了胥吏们能追求的只有钱财了,他们也因此与普通百姓站到对立面。

  官、吏、民三个阶级就这样形成了。

 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科举对国家的影响,一个小小的科举政策,就让国家形成巨大的变化,因此科举改革必须慎之又慎。

  作为现代人,陆原十分清楚,阶级永远无法消除,自己要做的就是削弱阶级,模糊官吏之间的线,模糊吏与民之间的线。

  因此他科举要改的第一刀就是想办法消除官吏之间的线,以前吏员的录取大部分都是地方官府自行录取,录取之后上报就行了。

  这也是吏员跟官员鸿沟所在,大家选取的方法都不一样,人家自然瞧不起你了。

  因此陆原决定扩大科举规模,将官吏选取都统一到科举之中,考的好的做官,考的差的做吏,这样大家都是考试出来的,差别就没那么大了。

  除了官吏之间的改革,科举内容也需要修改。

  五代时期,国家政权极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r0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